
午后斜阳正当好——印象李晓白 |
作者:广州市作协副主席 沈平
|
那晚,在广州"小蛮腰"顶端宴会厅里,举座皆广东金融界精英(当然,除我等异数忝列其中)。席间,拉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艺术沙龙活动:品论沉香之道,品鉴极品红酒,品赏李晓白书画,可谓嗅觉、味觉、视觉"三觉同悟"…… 当时,艺术鉴赏师开示了些什么,我已没往心里去了,只是琢磨着,自己也有张李晓白的作品,看来用作压箱也是辜负,应趁早压镜,挂餐厅,可以下酒啊…… 李晓白在我眼中,是南国为数不多的、以通才见长的书画家。你看他的画面,渲染的是他诗意的才气,他的线条造型,张扬着他书法的才气,而他的书法落款,透出了他能以笔代刀的金石才气……所以他的画,总是气象万千的。李晓白画山水,可巧设人物作为极好的呼应;画人物,可布置竹石作精美的衬托;画花鸟,可铺排书法作绝好的装饰,使画面自然"味道"丰富,没有"软肋",可随心所欲地在画面铺成挥洒。在岭南,能像他这样,能抡起"十八般武艺"随意挥洒的中年画家,屈指可数。 "手艺"到了这份上,李晓白便"不安份"起来,不满足局限于"一方水土"上的画,毕竟,中国画要有中国味,而非仅仅是"岭南味"。于是,几年前,他便长驱直入中国国家画院,拜师于著名大家刘大为先生、李延声先生门下,求学问道,赴祖国大地采风写生,得高人指点,观生活百态,悟笔墨造化。几年下来,令他的山水更苍劲,人物更鲜活,设色更淡雅,画面更"中国风",渐渐打破了时空的局限,令刘大为先生、李延声先生等赞叹有加,自己也在中央文史馆书画院谋了一席之地。 仅拿李晓白十余年来不断创作的《东坡观竹图》来说,自从北京求学后,他的东坡神态更内敛,姿态更从容,人物衣饰内的体形交待更清晰,整个画面的朱砂竹影、玩石、茶具更散发着古韵。 李晓白不属于那种单一地醉心于丹青的书画家,他习惯于才华"四溢",尤"溢"于各种把玩之长物。他玩西式老表,玩出了老派欧式绅士的贵族气质;玩端砚,能鉴赏擅雕厚藏;玩紫砂,刻壶养壶皆能…… 人方中年,笔酣墨浓,才华横溢的李晓白,如午后斜阳,正当好啊! |